日本久久精品_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_欧美国产日韩xxxxx_成人久久久久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聚焦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時間:2023-12-06 11:48    來源: 岳陽市政協    點擊: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冉小毅 2023-12-04 17:20:31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黨的二十大以后,全國各族人民邁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新征程上,要聚焦新形勢新挑戰,狠抓重點任務,認真落實要求,推進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共同敘事 共同命運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集共同歷史敘事、共同集體記憶、共同前途命運于一體的民族實體。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56個民族心手相連、守望相助,共同的價值追求使中華民族煥發出無與倫比的強大凝聚力。
  第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捍衛祖國統一、推動歷史進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千百年來,維護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始終是中華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道德情感,始終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中華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融合,由多元到一體,由松散到緊密,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
  第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識、沒有文化認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盤散沙。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形成,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是中華民族具有強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進程,必然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找準民族團結工作與各族群眾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共鳴點、路徑結合點,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才能使56個民族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使我國各民族永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第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精神力量之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夢想、共同愿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進對新時代我們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認同,需要進一步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以及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需要打牢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大團結 大聯合
  無產階級是引領各族群眾大團結、大聯合的重要領導者。“只有無產者才能團結友愛,實現與被壓迫民族的團結聯合。”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各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就越牢固,各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就越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提出了加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科學論斷,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的新境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特別是,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民族團結“如同陽光、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要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就上海而言,尤其要著眼促進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夯實基層基礎;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水平;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做好對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展現民族團結進步窗口形象,講好中華民族故事,推動新時代特大型城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三個體系建設
  進一步來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個重要任務是加強理論研究體系、宣傳教育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全面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深刻認識國家統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
  在理論研究體系方面,應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要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遵循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