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根據省委決定,吳曉霞不再擔任市政協一屆委員會主席,由梅楚波接任。此后十年間,市政協二屆、三屆委員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時代脈搏建言獻策,在岳陽經濟社會發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梅楚波和他難忘的十年。
地點:市二、三屆政協委員會辦公舊址
在這里,梅楚波帶領市政協第二屆、三屆委員會走出了一條“為民造福、擴大影響、樹立形象、奉獻社會”的新路子。
梅楚波說:“接手政協工作后,我對政協工作的定位,第一個,是把位置確定,地位高度確定;第二個,是黨的領導,是政協章程。再搞什么呢?就是三件事,就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十年時間里,梅楚波帶領全體政協委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站在全省和時代的高度,搶抓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尋找著一個個撬動岳陽大發展的新支點。
地點:汴河街
2007建成的汴河街是以岳陽樓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為基礎精心打造的一條特色仿古商業街,也是洞庭湖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這個項目最初的建議者就是時任岳陽市政協主席梅楚波。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漸成為熱門。梅楚波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變化,并提出了當時被稱為“梅氏方案”的岳陽樓旅游開發建議,謀劃將岳陽樓打造成點亮沿湖經濟發展的明珠,使沿湖風光帶成為拉動岳陽旅游的主引擎。
梅楚波說:“這樣就把岳陽樓,把岳陽由過去藏在岳陽城的把它搬到沿江,所以外面來看的,這是我當時的想法,這樣就看起來岳陽很雄偉,可以搞開發搞旅游了。”
地點:洞庭湖大橋
洞庭湖大橋于1996年開工建設,當時的初衷是為洞庭湖區運輸抗洪搶險物資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而如今,這座橋又在優化岳陽城市交通網絡結構,發展區域經濟,增強城市輻射力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梅楚波說:“當時在省里提出這個大橋,我們政協在省里作為提案,是有三年,所以后面開始建設這個大橋。”
市政協的提案得到了國家、省市的高度重視,2000年12月26日,洞庭湖大橋歷經四年建設竣工通車。今天,比肩而立的蒙華鐵路洞庭湖大橋、杭瑞洞庭湖大橋依然以崇敬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前輩。
十年實踐,十年探索,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二屆、三屆政協始終把圍繞經濟發展干實事放在突出位置,先后就科技興農、防汛抗災、旅游業發展等進行專題調查、視察60多次,提出意見建議400多條、建議案20余件,有的還在全國、全省產生重大影響,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梅楚波說:“政協工作是一個最有意思的工作。我就認為政協工作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它有最大的滲透性,包容性,融合性。”
岳陽廣電全媒體(記者/湛軍?佘繼強?廉宇?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