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產業是岳陽二個千億產業之一,既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社光主席高度重視,十分關注。6-7月份,在可波副主席的帶領下,市政協經科委組織經濟、工商聯、科技、科協、農業五個界別的委員,先后深入君山區、經開區和湘陰縣食品企業進行專題視察,委員們圍繞食品安全和企業誠信,就如何加快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岳陽千億食品產業提出了建議。
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劉曉英反映,目前,受土地、資金等因素制約,我市食品加工業總體水平不高,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影響了食品加工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建議:一是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把食品產業作為我市第二大支柱產業來抓,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實行“以獎代投”;強化服務意識,在辦理有關立項審批、引進申報、政策咨詢、協調關系等方面,實行“一站式”和“保姆式”服務,提高辦事效率。二是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強政府、企業與銀行、擔保機構的多方合作,形成政企銀協調聯動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制訂專門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信貸政策;加強原材料基地建設,在農產品優勢區域,建設一批與食品加工企業相配套、示范效應大、標準化生產好、帶動面大的農產品原料基地;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依靠職業技術學校的力量,有計劃地開展食品加工職業技能培訓。三是全力打造產業“航母”。力爭培養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行業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產業群;加快洞庭湖綠色食品產業園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特色食品企業向園區聚集;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吸引更多知名食品加工企業落戶岳陽。
省政協委員、岳陽海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細良就食品安全建議:一是作為專業從事食品安全教學和科研的高校,應該培養食品安全專業人才,開展食品安全課題研究,服務于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和監控,為更多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二是注重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有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在加工環節,而是在種植環節,如用藥,用地的污染。政府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主動為企業搭臺唱戲,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從最初級農產品種植開始抓起,從而有力保障食品安全。
市食品加工行業商會現有110家會員,去年企業總產值100億元,安排就業2萬多人。會長李碧章提出,這些企業發展已初步完成原始積累,但是企業的生產用地和廠房大多都處在城區且為租賃狀態,無法繼續擴大生產場所;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煙塵和垃圾,不能集中處理,影響城市居民生活,不符合環保要求;同時由于企業沒有自有的房產場地,企業設備的再投入也受到了制約,導致企業機械化水平難以提高,食品安全的偶然性增大。為此,就加大君山綠色食品產業園的建設建議:一是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市財政每年拿出一定數額的園區引導資金支持園區建設,區財政要想辦法爭取各級財政的項目引導資金,注意發揮市場機制的引資融資作用,廣聚財源,加快園區建設。二是拓寬視野招商。既要重視培育、孵化具有地方特色風味的食品加工企業,又要筑巢引鳳,吸引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共同打造岳陽“魚米之鄉”的食品產業形象。三是市區政府制定獎勵政策。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入園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把食品生產與觀光旅游結合在一起,把工業經濟與體驗經濟結合在一起,打造高品位的綠色食品產業園。
市政協委員陳國泰提出,我國農產品以量為發展目標的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使整個食品工業的發展底子薄,行業規模小,加之政府對食品企業的扶持有限,國家對食品加工業的實施標準制定滯后,形成了食品企業產品檔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企業小而散的發展格局。就如何加快發展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加工業建議:一是由省委、省政府牽頭在岳陽市君山區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好洞庭湖食品工業園,使君山食品食品加工園成為整個環洞庭湖農產品加工與集散的中心,成為湖南農產品的一張名片。二是重點扶持基地建設,加大農產品加工研發的力度。要加大對原料基地建設的科研投入,引導科研院所參與農產品加工的研發;加大對基地周邊環境和水源改造建設,控制原料基地用藥量。政府要加大統防統治的力度,引導農民逐步減少用藥量大的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規范農作物用藥。
農業界委員李石夫認為,打造食品千億產業,要始終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為“三農”工作的重心,突出特色,堅持走集群、品牌、創新發展之路。建議:一是省委、省政府盡快出臺《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建立長沙、岳陽、常德、益陽等環湖四市成立農業發展協調機構,統一規劃布局農產品加工業;二是省政府在環洞庭湖區域布局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制訂優惠的用地、用水、用電等政策,支持洞庭湖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三是加大農產品工業扶持力度,整合新型工業化專項引導、中小企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林業貸款貼息、扶貧貸款貼息等可用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資金,增加農業產業化財政專項資金,出臺向農產品加工企業傾斜的稅費優惠政策,減輕農產品加工企業負擔以促進產業發展。
目前,農作物秸稈如棉稈,油菜稈等,幾乎沒有循環利用,大多數被農民一燒了之,成為污染環境、影響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進程的一大公害。農業界委員王光文投產的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建設項目,利用生物技術將這些秸稈加工轉化生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各類礦物質的優質食品,進入新的食物鏈供人類食用。如何發展岳陽食用菌經濟產業,王光文委員建議:一是爭取省發改委的重視,將該產業作為湖南省重大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立項,并給予政策支持,爭取成為國家發改委重點培育和扶持的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或資源綜合利用骨干企業。二是省市兩級政府金融辦要協調駐湘商業銀行,金融投資機構,為岳陽市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建設項目進行信貸投放,風險投資、股權融資,上市培育等服務對接。三是省市國土部門和項目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要優先為本項目中“縣市級食用菌經濟產業科技示范園”核心區辦理土地出讓手續。
工商聯界委員、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蘇偉就岳陽市餐飲行業如何牢牢抓住原生態綠色這個主旋律,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做好餐飲大文章建議:一是依托漁業資源,做精湖鮮品牌。二是挖掘生態資源,創新餐飲風格。三是延伸餐飲品牌,積極引導有實力的餐飲企業創辦農家樂經營。岳陽餐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提高對餐飲經營與綠色生態農業二者關系的認識,更加重視生態產業的發展,確保餐飲的品質,以堅實的基礎打造餐飲企業的品牌。
農業界委員涂天健認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食品安全的保障注入了新的發展元素。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提高質量安全控制水平來實現。因此,食品生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勢在必行。首先,要加強企業及其領導者誠信道德的培養,營造誠信的企業文化。其次,要制定企業內部誠信準則。再者,要建立誠信道德獎懲機制,建立誠信評價和失信懲戒體系。
科協、科技界委員認為,食品不安全,既有食品原料和環境污染的因素,也有生產加工和市場管理的因素,但從本質上講是企業和社會誠信缺失造成的,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共同參與。建議:一是加強企業誠信建設。建立健全各類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訂實施“黑名單”制度,完善政府監管、行業信用建設和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監督機制。二是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控制體系。吸收國際先進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經驗,將監督管理的重點從最終產品的檢測過渡到生產經營的全程控制。種植與養殖階段應推動實施良好農業操作規范;生產加工階段實施良好衛生操作規范;流通階段要進一步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和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督管理;消費階段應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和全社會參與意識。三是加大監管力度。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打擊力度,讓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代價。加大對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鐵腕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執法腐敗、部門牟利等行為;加大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力度,把工作責任制、經費保障落實情況作為檢查和問責的重點。
(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