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上善若水”之說,岳陽過來講水優勢比較多,其實這只是水的一面,水還有另一面。我們要辯證地認識水,水是雙韌劍,具有兩面性。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水可以造福,也可造災。水不可太多,也不能太少。水是岳陽的優勢所在,也是憂患所在。岳陽是一塊“水善”寶地,也是一塊“水惡”險地。我在地委農村部(辦)工作九年,在湖區任縣委書記五年,分在湖區防汛七年。我對岳陽水之險、水之害、水之痛這一面,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國務院批準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特別強調要確保生態安全、水安全、糧安全,還強調要防治血吸蟲病,也可以說是人安全。我理解上述幾個安全中,核心是水安全。岳陽占洞庭湖水域的3/5,肩負著“水安”建設的主體責任。因此我們岳陽必須把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堅持“興利除害,治險保安、化污為潔、造福人民”的治水目標,切實抓好十大“水安”工程建設。
一、防洪工程。對湖區人民威脅最大的是外洪,即倒堤潰垸。所有江湖河一線防洪大堤,都要按照百年一遇標準,全面加高加寬加固。對最危險的沙基堤段(管涌潰堤),必須剖堤灌漿建好核心墻,并加寬加固堤腳。對迎風當浪堤段,要塊石砌護全覆蓋。對長江崩岸地段,要拋投塊石固腳護岸,凡崩岸逼近堤腳的,必須退后另建防洪大堤。同時要徹查根除穿堤建筑物(剅閘涵管)隱患。要向群眾普及防汛搶險知識,組建培訓搶險骨干隊伍。
二、防澇工程。湖區人民遭受水災損失最重的是內澇,即垸內漬水淹沒大片農田。所有堤垸都要按一、二日降雨一、二、三百毫米,能在二、三天內排出的要求,計算垸內積水量,設計電排裝機容量,適地建好排澇機埠。因排澇的要害是搶時間,電排必須安裝大功率“筒子”。垸內還要抓好渠網建設,確保排澇渠道暢通。同時,要抓好城區低洼地段漬澇治理。
三、防旱工程。丘山區夏秋缺水怕旱,要抓好水庫塘壩建設,供水量不足的,要新建塘庫,也可將現有水庫塘壩進行擴容加固,增加蓄水量。湖區冬春缺水怕旱,主要是治理垸內調蓄湖泊,挖深湖床、加高圍堤,增加蓄水量,也可挖深加寬主干渠增加蓄水量。
四、防枯工程。三峽大壩建成后,長江中游的兩湖區域(洞庭湖、鄱陽湖),出現了冬春超低枯水位,不僅影響水運、冬春農業生產,還影響到長沙、湘潭城市居民的飲水問題。唯一辦法就是在岳陽七里山建設攔水壩樞紐工程(包括船閘、魚道),合理調控洞庭湖區域冬春水位。
五、防水污工程。一是根治工業排污,所有企業都要在廠內處理好廢水,不符合排放標準的,一律不得外排,違者依法嚴懲。二是嚴控農業施污,要增施農家有機肥和緩釋肥,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措施,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工業、科研單位要研制低毒低殘、無毒無殘農藥化肥。三是重視解決生活致污問題,城區主要是建好污水處理廠;農村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
六、防地質災害工程。要加大水土保持建設力度,進一步搞好栽樹植草。即使是石頭山,也要挖一定數量的深坑,挑入客土,施足基肥,稀栽大松樹。要實現境內綠化全覆蓋,零裸地。防治山洪主要是搞好山洪口攔洪壩建設,不讓泥石破壞農田,疏竣所有大小河港溪流,加快行洪泄洪。同時,要抓好伴山所建交通道路的防滾石、防滑坡治理。對農民伴山而建的房屋,要全面安檢鑒定,凡有隱患的要遷建到安全地方。
七、防治血吸蟲病工程。重點是消滅寄生釘螺,嚴控新的感染。要繼續采取人工查螺,藥物殺螺,深水滅螺等措施,盡可能減少直至消滅釘螺為害。所有疫區湖坪草地,要嚴禁放牧牲畜。凡接觸疫水的漁民、農民、船民,必須采取防護措施。現有血吸蟲病人,要免費定期治療。對因公感染血吸蟲病的離退休老人,要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八、人民安全飲水工程。要統一規劃,分段實施,逐步實現農村地區(湖區優先)統一供水(即自來水)全覆蓋。此項建設關鍵在于解決安全水源,山丘區要建好安全水源庫,湖區建好安全水源湖。對特別偏遠、分散的農戶,可由政府支助,建好家庭符合飲用標準的壓把井、潛泵井。
九、蓄洪垸救生保命工程。國家防總過來對長江中游高洪處險有一舍南保北預案,即舍湖南洞庭湖地區,保湖北武漢三鎮,我在華容工作期間,每當長江高洪時,兩艘載有工兵、炸藥的船只就停在華容對面的江西上。只等國家防總一聲令下,就在華容調弦口炸堤破口,引長江洪水進入洞庭湖,并在湖區劃有19個蓄洪垸,設計蓄洪86.84億立方米,這些蓄洪垸將全部淹沒。我建議市政府以三峽建成后,長江中游洪水威脅已緩解為由,要求廢止舍南保北預案,申請退出蓄洪安排。如獲準則此項工程可免。如未獲準,蓄洪垸則要抓好三項建設:一是農戶申請、政府支助,按高出蓄洪水位,設計修建鋼混結構的“安全樓”。二是在垸內修建幾個高出蓄洪水位的“安全臺”,以便應急就近轉移。三是未建安全樓的農戶,每戶備足一定數量的楠竹或原木、汛期扎好竹筏、木簰,以備應急救生。
十、江湖流域綜治工程。水利工程建設涉及流域水系,需要綜合治理。我們岳陽過來防汛抗洪之所以汛期早、來洪快、水位高、滯洪長、消耗大、損失重,問題就出在“上沖”、“下卡”、“中堵”。所謂“上沖”,就是長江荊江車灣段,上世紀初載彎改直后,長江上游洪水直沖而下,經太平、松滋、藕池、調弦四口很快進入洞庭湖。所謂“下卡”,就是城陵磯以下的螺山江段河道太窄(長江中游最窄段),湖北簰州河道太彎,使長江、洞庭匯合后的洪水難以通過。湖南、岳陽過去多次提出解決上述洪道問題,都受到湖北武漢方面的強力拒阻,因為他們要以此緩解武漢高洪險情。所謂“中堵”,就是地處中間的洞庭湖地區,因湖床淤積抬高、圍灘造田水域萎縮,再加上此時天上連降暴雨,四水上游幾個大小庫泄洪入湖,沿湖堤垸農田排澇入湖,這幾個因素相加就使洞庭湖出現超高水位,并長時間堵在洞庭湖。據此,岳陽要根治洪水災害,必須實施“上調”、“下通”、“中空”。所謂“上調”,就是長江入湖的四口,除調弦口已建閘外,其余三口也要建控制閘,科學合理調度和人控長江入湖洪量。所謂“下通”,就是將螺山江段拓寬,將簰州彎道裁直。所謂“中空”,就是洞庭湖周邊圍湖造田,該退耕的大垸要慎重處置,凡“巴圍小垸”都要扒堤棄耕。同時建議安排20條左右挖泥船,在洞庭湖常年施工挖泥,此事投資不大,但可一舉三得,既挖深湖床,又疏竣航道,還可以吹填加固防洪大堤。上述“中空”,我們可自主實施,但“上調”、“下通”需要高層主導,并與有關方面進行協商協調。(作者胡編慶,系市政協原副主席、八旬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