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云山,橫亙于湘北岳陽臨湘兩縣(市)之邊,盤旋七十二峰,方廣兩百余里。山勢險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從武漢方面三次進攻長沙,大云山扼湘北之咽喉,自然是硝煙激烈,戰守爭鋒。長沙三次會戰結束后,這里留下了一座抗日的豐碑——“三戰三捷”抗戰摩崖石刻。70年來,她飽經風雨,向世人訴說著中日雙方殊死交戰的悲壯激烈;記錄著中國守軍英勇抵抗外寇入侵、保衛國土的英勇頑強;抒發著對我廣大愛國官兵不屈不降,對以身殉國的死難將士的緬懷敬仰。
國民黨司令刻石大云山
1942年初,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大捷后,國民黨第九戰區副司令兼二十七集團軍司令楊森仍據湘北抗戰。8月,正當楊森五十壽誕時,由臨湘縣縣長王剪波陪同上大云山檢查軍事布防。他們上至黃梁傘,抬頭望見隆興宮外一巨大石壁,回想起三次長沙會戰中死難的將士,品味著湘北抗戰之艱辛,決定效仿古人,在大云山上刻石紀念。王剪波請楊森題碑,楊森欣然寫了“三戰三捷”四個大字以及65字碑文:
倭寇侵我中國,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經大舉犯長沙三次,賴民眾協力,將士用命,都予擊潰。國人正精誠團結,矢志澄清。勒石共勉。楊森題。大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
當時楊森派了一名姓蔣的副官同王剪波督刻此碑,歷兩月而成。整塊石壁178平方米,右邊四個大字從右至左排列,每字高 2.15米,寬1.81米。左邊碑文從右至左豎排,與碑名各占一半面積。時楊森部第20軍第133師師長夏炯題有“三捷泉源”四個大字,同時鐫刻在三捷碑東下側石壁,面積30平方米。
據查證,楊森和大云山是有淵源的。其祖母孫氏曾是大云山楊漆家山人。當地傳說其祖母葬在一條穿山陰龍之尾,因而三代便出了楊森將軍。
英雄后代訪名山
大云山建立國家森林公園后,將三捷碑列為大云山景區一級人文景觀。1996年,筆者牽頭組織大云山風景區全國征聯,將抗戰三捷碑作為重要景點征聯,征集到了許多優秀聯作。如臺灣李光顯先生聯云:“抗日紀干城,三戰揮戈寒敵寇;崇功懷喋血,千秋著史頌將軍”,獲征聯二等獎。
一石擊起千層浪。上世紀九十年代,王剪波的女兒王樟生特地從山西來到大云山瞻仰其先父和楊森將軍抗戰遺跡。王樟生當時是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當她尋訪到三捷碑和先父題刻的“大云山抗戰勝利紀念碑”時,百感交集。后來,王樟生曾撰文《云山之戀》在羊城晚報發表,文中提到王剪波在抗戰勝利時接受記者采訪問及他此時的心愿,王縣長說了一句樸實的話:“只想大睡三天啊”,抗戰之艱苦卓絕溢于言表。
王剪波是臨湘忠防人,黃浦軍校六期畢業生,國大代表抗戰時任臨湘縣縣長兼第九戰區第四抗日游擊挺進縱隊司令。抗戰后任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兼少將保安副司令,1958年病逝臺灣。臨湘淪陷時,王剪波的縣政府五易其址,從長安遷往大云山地區,其主要政務就是組織地方武裝配合九戰區對日作戰。抗日期間,王剪波堅持民族氣節,曾除漢奸,辦難民學校,辦織布廠供應軍需。他吏治嚴明,禁煙禁賭不討小,嚴明軍紀政紀。1942年7月16日,他與岳陽縣縣長黎自格一道,因在兩次長沙會戰時組織民眾積極協助部隊作戰,被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頒發光華二等獎章各一枚(載《岳陽百年大事記》)。王剪波還曾籌謀將大云山隆興官改為忠烈祠,入祭所有三次長沙會戰中死難將士。此舉未競,只樹立了一塊“大云山抗戰勝利紀念碑”,至今猶在。
我與王樟生多次書信聯絡,并將籌建湘北抗戰紀念館項目意向由她溝通在美國的陳香梅女士。陳女士乃抗戰時美國援華飛行大隊大隊長陳納德將軍之妻,世界和平協會會長。對于籌建湖南抗戰紀念館一事來信稱:“只要湖南省政府立項,我會聯絡當年美國飛虎隊員,共襄此舉”,只可惜岳陽縣委宣傳部將該項目申報省委宣傳部時未獲批準。
1999年9月,楊森的兒子楊新人,女楊萬運從北京、臺灣來大云山,由岳陽市政協領導陪同考察先父抗戰遺跡。在三捷碑前,我詳細介紹了三捷碑的歷史背景,姐弟倆十分高興。楊萬運時任臺灣國立大學文學系教授,東南亞婦女聯合會副會長,她當場肯定了三捷碑是先父楊森的手筆,稱先父有儒將風度,字跡為金剛體,連臺灣的“萬歲樓”都出自他手寫,三捷碑真跡拓片尚存“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楊女士認真錄相,并題辭“云山忠魂”。后來,楊女士還表示愿出資修建大云山抗戰紀念碑,我們將設計圖紙都寄到了臺灣。楊新人是楊森唯一在大陸的后人,全國第六至十屆人大代表,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副秘書長、調研部部長、社會發展部部長。當時,楊新人題辭“湘北大捷勵后人”。200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楊新人先生又應我所托,為三捷碑再次題辭“抗倭功巨,愛國志堅”,并在十屆全國人大會上寫出在大云山修建湖南抗戰紀念館的建議案,由全國人大轉湖南省委。
2011年4月21日,曾經參加過三次長沙會戰的37軍60師師長黃保德將軍的兒子黃開基先生,與夫人歐楚華女士在省經視臺記者陪同下,來到大云山拍攝湖南抗戰專題片。黃開基先生現居美國,是美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湖南省海外聯誼會理事、岳陽市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岳陽市湖湘文化與抗戰研究中心顧問。1991年以來,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應中共中央邀請多次訪問北京,受到胡錦濤、王兆國、錢其琛等多位領導人接見,是著名的華僑僑領。歐楚華女士出身湖南,1949年隨父去臺灣,20世紀80年代定居美國。登山這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傾盆大雨。黃先生一行冒雨上了大云山。在三捷碑前,我向他們講述三次會戰的史實。當時,歐震將軍任第27集團軍副司令兼第4軍軍長。攻打大云山時,歐震當著薛岳、楊森將軍的面拍過胸脯,稱不趕走小日本收復大云山誓不生還,后來果獲全勝。黃保德將軍參加過長沙三次會戰,時任第37軍第60師師長,也參加了湘北大云山之戰,與歐震將軍一道同時受到蔣中正委員長接見,有抗日虎將之譽。黃先生欣然為三捷脾題詞:“金戈鐵馬,浩氣忠魂”,并表示愿為籌建抗戰紀念館做聯絡工作。
三捷碑將成為“國保”
大云山的抗戰三捷碑如今已是一張溝通和促進海內外和平、發展的歷史名片,也是大云山旅游的一張主打品牌。2002年,大云山“三戰三捷”抗戰摩崖石刻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雖未下文批復,但勝券穩操。與此同時,大云山公園正在積極治理三捷碑周邊環境,公路暢達,綠化亮麗,保護范圍確定。屆時,三捷碑將為湘鄂贛邊區紅色旅游項目的啟動插上騰飛的翅膀,成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溝通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橋梁紐帶、岳陽大旅游圈的重要景點。按照規劃,在三捷碑范圍內實施強有力的保護,修建一座抗戰紀念塔、一座紀念亭、一處150平方米的觀光平臺、一座抗戰碑林,全部采用純石結構,古色典雅,莊重肅穆,一飽游人眼福。同時,進一步申報省委宣傳部批準修建湘北會戰紀念館,入展長沙三次會戰、美國飛虎隊在湘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根據地抗戰等史料、照片、實物。岳陽縣第二中學高級老師、省作協會員彭新華先生積十年之心血,出版了一部以三次長沙會戰為題材的長篇紀實小說《湘北風云》。此書一面世,反響強烈。中央電視臺已計劃改編成24集電視連續劇,湘北抗戰的歷史畫卷將永久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作者系湖湘文化和抗戰研究中心會員、原岳陽縣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