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政協常委、法制群團人資環委主任陳慧君反映:“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人曾引以為自豪的東洞庭湖已受到生活垃圾的嚴重污染。隨著洞庭湖水上運輸業迅速增長,挖運沙船驟增。據統計,東洞庭湖上現有挖沙船89艘,日過境船只1000艘(其中運沙船800艘),專業漁民2463戶(8252人),副業漁民786戶(2416人),機動漁船2408艘,輔助漁船332艘。每天至少有20000人在東洞庭湖上討生活,吃喝拉撒全在船上。按人均1.5斤計算,每天可產生30000斤生活垃圾,一年可達5475噸。加之過往船只上的生活垃圾都沒有專業處理,船上人員環保意識差,生活垃圾隨出隨丟,任意傾倒。沿湖居民垃圾清運處置意識和措施全無,把湖泊當作一個天然垃圾池,沿湖傾倒。日積月累,已對洞庭湖區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特別是一些難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幾十年在大自然中不能腐化,隨著三峽截流和氣候變化的疊加效應,洞庭湖連續多年水位下降,裸露的濕地上呈現出一片片骯臟的無法腐爛的塑料廢品,尤以塑料袋為多,嚴重破壞了洞庭湖的生態環境。據漁業部門反映,常有洞庭湖中的珍稀動物,因誤食了不能消化的塑料制品而夭亡。在地域上,東洞庭湖分別與岳陽縣、華容縣、汩羅市、臨湘市、岳陽樓區、君山區、南湖風景區、臨港新區8個縣市區接壤,但沒有一家對洞庭湖水域垃圾進行清運和處置;在管理職權上,洞庭湖分別涉及水務、環保、國土、林業、漁業、海事等26個部門,也沒有一個部門行使對洞庭湖水上垃圾清運處置的職能,而且部門之間還相互扯皮打架。在岳陽市強力推進“五創”提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新形勢下,加強東洞庭湖水域垃圾清運和處置、建立東洞庭湖水域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已迫在眉睫。
廣州、珠海、中山、上海等沿海城市,包括我省西洞庭湖畔的益陽等地都已成立水上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專職治理水域污染,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為岳陽市開展東洞庭湖水域環境衛生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現就建立東洞庭湖水域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建議如下:
1、明確職能職責。主要職責是:負責水面保潔、岸線保潔、灘涂保潔、船舶(碼頭)廢棄物收集清運等工作;負責對我市內外湖保潔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管理;負責對不文明的水域環境衛生行為進行教育和實施行政處罰;負責宣傳水域環境衛生方面的法規、規章和政策。考慮其成立之初,加之東洞庭湖水面廣闊,建議結合岳陽市城區水域實際狀況,其工作地域暫擬定負責城陵磯碼頭至月山段的洞庭湖東岸沿線12公里水域(保潔寬度為從湖岸向湖中延伸25米),兼顧城區內南湖、芭蕉湖、吉家湖、東風湖等4個湖泊共計24.8平方公里水域的環境衛生管理和服務工作。
2、規范運作模式。水域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實行市場運作模式,按區域分片承包作業服務,公開對全社會競標。根據2008年建設部《全國城鎮市容環境衛生統一勞動定額》標準,需配備358名水上環衛工人,其中48人(管理人員20人、技術人員28人)可以全部從岳陽市環衛局現有人員中調劑,不另增編制。其余310名水上技術人員及其他作業人員全部實行勞務派遣,由中標單位管理。水上環衛機構擇錄人員最重要的條件是懂水性,在上崗前須全部通過相關部門的培訓和考核。
3、配齊設施設備。按照2008年《全國城鎮市容環境衛生統一勞動定額》標準,結合岳陽市水域環境衛生工作量,水域環衛管理機構需配備水上清掃作業船2艘、水面漂浮物打撈船7艘、船舶廢棄物收集船1艘,船只購買及水上作業服務全部按照市場運作方式對外公開競拍;同時需購置配備監督管理船1艘(供管理人員巡查使用)、地面移動吊車3臺、垃圾壓縮車2臺、密封車3臺、執勤車1輛、環衛作業碼頭6個,辦公用房可從環衛局調劑。同時,為了與水上環衛作業配套,沿湖需新建5座垃圾中轉站、改造3座垃圾中轉站,新建30個垃圾屋。
4、加強配合協作。洞庭湖不僅是岳陽人民的母親湖,更是湖南人民的母親湖,東西洞庭本屬一體,水面垃圾自然隨波逐流而相互污染,所以只有環湖三市都成立洞庭湖水域環境衛生管理機構,才能確保湖面干凈澄清。現在益陽市已走在全省前列,建議岳陽市緊隨其后,并呼吁和帶動常德市共同行動,為我們秀美的母親湖洗顏掃塵。岳陽市交通運輸局、市環保局、市地方海市局、長江海事局、東洞庭湖管理局、漁政局等有關部門單位要切實做好協調工作,在代收環衛管理費、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秩序維護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5、確保經費來源。東洞庭湖上過境船只已由岳陽市地方海事局按噸位收取了貨港費,東洞庭湖水域環境衛生管理費,建議請物價部門核定每噸的費用,從貨港費中列支,如果費用不夠,也可以報省有關部門批準由岳陽市地方海事局伴貨港費征收。